2008.11.07立冬,白天仍是豔陽高掛32度高溫,依舊短衣短褲輕鬆穿著。晚間氣象報告總算捎來幾許冬天不遠的訊息~入冬以來第一道鋒面明天將到。正逢週休天氣難得涼爽動身拜訪桃園三民村[基國派老教堂。
冷鋒帶來的豪雨讓小村鎮更顯冷清,反而讓景點的幽靜加分不少。
「基國派」是當地的部落地名,泰雅族語原為「克亞國派」或「克那榖排」,後來演變稱為「基國派」。
[基國派]原住民稱為[TUBA],泰雅族語指的是[魚藤]的意思,泰雅族人不論是毒魚或是自殺,都會搾取[TUBA]有毒的汁液。但是依據耆老的說法,基國派之所以稱為[TUBA],是因為曾有一段時間,該族感染嚴重疾病,很多族人死於這場瘟疫,因此泰雅族人即以[TUBA]形容基國派為[瘴癘之地]。
基國派在行政區上屬於三民村,舊稱「水流東」,為北部橫貫公路進出的門戶,海拔約三四0公尺。
北橫公路的歷史,可追溯自清光緒十一年(1885年)劉銘傳主政的年代。當時,劉銘傳在大科崁(大溪)設立撫墾總局,總理全台撫墾事務,並開闢由大溪通往今日三民、復興的道路,為北橫公路肇基之始。當時清廷的開山理番政策,逐漸侵入泰雅族人的傳統土地,於是引起雙方衝突,曾爆發著名的「大科崁之役」。日據時代,總督府亦積極投入「理蕃」事業。日本人為了鎮壓泰雅族人,修建了一條由復興鄉至宜蘭縣三星鄉的理藩警備道路,為今日北橫公路的前身。台灣光復後,根據日本人修築的舊道拓寬成今日的北橫公路。北橫公路(台七線)完工於民國五十五年(1966年),起自桃園大溪,至宜蘭市,全長一百二十六公里。
從台北出發,經大溪或三峽均可,經台七線(北橫公路)接台七乙達三民村,再轉桃園114線。過警察局旁[東安橋]旁即有明顯的指標。
接近路底注意[巫婆農場]的指標轉叉路
看到這個[看板]就到了,找個腹地大一點的路邊停車吧!
大門口三個石臼可以擋車也可以當作迎賓之用
順著唯一的道路走
很近,大約50公尺吧!到了
「基國派老教堂」最初建於民國五十二年(1963年),由信徒提供私人土地,孫雅各牧師、陳忠輝牧師、美國青年軍等籌措經費,黃榮泉牧師設計,當時動員了全村居民一起同心協力從蝙蝠洞附近搬運石塊,堆砌起這座教堂。教堂雖然不大卻也十分精緻。
正面
正面
背後
幾年前,教堂因空間不敷使用,於是教會另覓地點,興建了一棟新的教堂,新教堂完工後,舊教堂便漸漸荒廢了。
從舊教堂看新教堂
歷經土地產權移轉,新地主打算拆除舊教堂,將土地另作它用,這才引起地方文化人士及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的關注。在文化局的努力下,舊教堂由政府撥款整修,改為地方文化會館,持續傳承泰雅族文化。此教堂於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重新開幕。
雖然標榜的是文化會館,或許是剛成立不久吧,展出軟體內容的文化氣息並不足以吸引我。
倒是整個硬體,歷經歲月洗滌堆積而成那股濃郁的古味道,讓我屏息駐足、細細觀賞。一個抬頭,一個轉身,目光所及無不處處驚艷,內心陣陣讚嘆。
它的美對我而言,像極了在欣賞那顆我喜歡的老蜜蠟的感覺。它沉穩靜靜的擱置在那裡並不耀眼,可當我拾起,近身欣賞它那層層泛黃中滲有絲絲暗紅,就像降溫了的火山熔漿流經各個地形滑動形成的紋路,那種紅不野、黃不艷,濃濃的溫暖卻又讓人的心靈沉靜得可以拉到地心深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