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藥新用老年痴呆症有救了
治療老年痴呆症的新希望!中央研究院院士沈哲鯤的研究團隊透過動物試驗證實,注射治療癌症常用藥「顆粒球生長激素」,可刺激骨髓細胞游移到大腦、分化成神經細胞,取代受損或死亡的腦神經細胞,達到治療老年痴呆症的效果。
十月開始 進入臨床試驗
這是全球率先利用「顆粒球生長激素」治療老年痴呆症的研究,日前發表在國際重要醫學期刊《實驗醫學期刊》,受到全球頂尖期刊《科學》編者推荐。衛生署本周審查核准這項「舊藥新用」研究計畫直接進入第二階段臨床試驗,中研院和林口長庚醫院已預定從今年十月起,在國內進行「顆粒球生長激素」,治療俗稱老年痴呆症的阿茲海默症臨床試驗。「顆粒球生長激素」普遍應用在降低癌症病患接受化療產生的副作用。
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蔡坤哲保守估計,這項研究最快五年內可應用在臨床治療。他透露,美國藥廠擁有「顆粒球生長激素」製程專利,但我國已就利用該藥治療老年痴呆症,向美國、台灣、中國大陸和歐盟等地提出應用專利申請。
若順利獲准,未來任何醫療院所使用「顆粒球生長激素」治療老年痴呆症,皆須取得我國研究團隊授權。
獨步全球 申請應用專利
沈哲鯤表示,老年癡呆症是因類澱粉蛋白在腦部堆積,造成腦神經細胞死亡所致,目前全球約有一千兩百萬名患者,發病年齡通常在六十五歲以上,隨著年齡增加、發病機率也上升。
由於現有藥物僅能遏阻老年痴呆症病況惡化,無法完全根治,且藥效僅能維持兩、三天,暫時解除狀況,又有劑量越吃越重的副作用,全球醫學界因此積極投入可根治的藥物研發。
沈哲鯤研究團隊從研究文獻發現,注射「顆粒球生長激素」可刺激骨髓釋放出骨髓幹細胞,通過大腦血腦障壁,並選擇性游移到大腦受損區域,修復受損神經細胞。研究團隊前年開始利用阿茲海默症基因轉殖鼠,注射類澱粉蛋白誘發小鼠老年痴呆,進行「顆粒球生長激素」治療老年痴呆症動物試驗。
修補受損神經 療效顯著
結果證實不僅可使骨髓幹細胞游移到腦中受損的類澱粉蛋白堆積處,還可分化成神經細胞,取代因受到類澱粉蛋白毒性傷害而死亡的神經細胞,進而達到治療效果。
沈哲鯤強調,患有老年痴呆的實驗鼠連續五天接受「顆粒球生長激素」注射後,不但病況未持續惡化,並在兩周後回復到同齡正常老鼠的健康狀況,藥效可維持長達三個月。研究團隊目前正進一步試驗把藥效延長到六個月。
沈哲鯤研究團隊發表「顆粒球生長激素」治療老年痴呆症研究論文後,並在全球醫學界引發利用「顆粒球生長激素」治療各種神經性退化疾病的風潮。
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蔡坤哲表示,國外已有學者研究利用「顆粒球生長激素」改善心肌梗塞,但相關研究並不普遍。我國研究成果發表後,陸續有國內外學者投入利用「顆粒球生長激素」治療杭丁頓手足舞蹈症、中風及帕金森氏症等與神經退化性疾病有關研究,競爭非常激烈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