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

前置作業及人工血管植入(2)

化療前置作業

6/3 外科手術取出肉瘤,送化驗。

6/5 出院

6/11回診,檢查傷口、看病理報告、下午腫瘤科門診

6/16 門診拆線、後續治療諮商

6/17轉診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顏厥全醫師門診

6/19 骨科陳威明醫師門診

6/21 全身骨骼掃描

6/24 胸部斷層

6/25 放射腫瘤科蕭正英醫師門診、患部超音波

6/27 心臟功能超音波

72完成最後一項儀器檢查~磁振造影

核磁共振攝影(亦稱磁振造影,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)是近年來在臨床診斷上相當重要的影像工具。它使用準確而不必侵入人體的方法為人體內部器官造影,對醫學的診斷、醫療和後續工作都十分重要。

磁振造影的原理,是將人體置於磁場中,以無線電波脈衝來改變區域磁場,激發人體組織內氫原子核的共振,因人體不同的組織,會產生不同的磁矩變化訊號,經過電腦處理,便可以呈現出人體組織的切面影像。

磁振造影對人體不具侵襲性,不會產生游離輻射,可多方向掃描,提供三度空間影像,又有高對比的解像力,是現代醫學不可或缺的診斷工具。它的好處之一是不論使用多少次,都不會像X光等傳統檢查方法一樣對病患造成傷害。

當組織內出現異常組織時,水分子的擴散就會受到阻礙,透過核磁共振掃描所偵測的水分子運動速度差異,就能夠精確地區別出正常與異常的組織來。

能夠多角度掃描的磁振造影,特別是對癌症的偵測,更是診斷利器,已經是國內醫療院所健康檢查最熱門的項目。台北榮總放射線部主任張政彥表示,包括肝、胰、脾、肺、腎等病變,及淋巴腺的異常,都可藉由 MRI 偵測出來, MRI 在癌症的診斷率可達 95% ,若再配合正子攝影( PET ),診斷率可達 98% ,特別是攝護腺癌及甲狀腺癌, MRI 的診斷率較 CT 更高;除此外,癌細胞骨轉移時,也可靠 MRI 偵測出來。

以上截取自----民生報/A11/醫藥新聞 2005/08/20

年初因為膝關節的困擾,在中興醫院做了一次磁振造影,正好可以將親身經歷和大家分享:

造影儀器就如上圖,將患者平躺送入管狀隧道式儀器中,有如[自動洗車隧道一樣]全程電腦自動操控。我臥著的方向和上圖正好相反,腳先進去,頭部在上面。

造影過程中會發出很大的聲響,所以治療師提供兩個泡棉拋棄式耳塞讓我塞住耳朵。不同的頻率間續的在四週迴盪,很有身歷聲音響效果。有時像電音,有時如木魚敲打,有時像電鑽鑽瀝青路面,有時像在整修房子鑽牆壁,如果能閉目靜心,有幾分帶著耳機聽打擊樂演奏的氛圍。

造影之前要換上醫院提供的罩衫,更衣室備有籃子可以裝換下的衣物,然後放在治療室內的櫃子裡,所以行動自如者沒人陪伴也是OK的。

造影中,管狀隧道從底下吹出冷風,感覺就像坐在汽車前座對著冷氣口直吹,會冷。治療師為我蓋上一條薄被,但是對於年長或是怕冷的人來說可能不大夠。我做磁振造影的時候是元月份,當天氣溫約16度,我穿了襪子、長褲、長袖T恤加上毛背心(只要沒有金屬附件如拉鍊、鈕扣等的衣服都可以穿在罩衫裡面)、雙手放在被子裡,身體算是暖和的,但是鼻孔和臉部涼風直吹,有點難受,相信帶上口罩會好很多。當然對造影部位需要頭在下腳在上相反方向的狀況,就另當別論了。

治療師在造影過程中一直隔離在玻璃門外,透過電腦螢幕及目測,觀察整個內部情形,造影儀器附有一個連線的軟球,治療師讓我握在手裡,只要一握軟球他就立即到達身旁,所以滿安心的。

造影加上準備,歷時約40分鐘,所以在進去以前最好先上個廁所。

登記造影的時間最好能安排在和門診同一天,做完造影,影像即刻上傳,醫師隨時都可以看得到,我登記9點鐘第一個造影,結束後正好銜接門診號數。電腦中的影像非常清晰,肌肉、骨骼、微血管都很清楚,像極了黑白的解剖圖。

結束門診到櫃台繳費的時候,收小姐好心的退回我的健保卡說,今天只看門診沒有開藥,採用健保給付要繳290,如果採用自費方式,繳272元就可以了。不論算是增長了一個知識還是常識,少付了18元,還是滿令人心情愉快的。


[人工血管]這個名稱我首次聽到,經過醫師的說明和搜尋閱讀資訊才了解這個裝置的重要性: 人工血管(port-A)是一種以手術植入式的中央靜脈導管,通常置在鎖骨下胸前平坦處,除了提供化學治療、全靜脈營養治療外,同時也可以用來作為抽血、輸血、疼痛控制等,各種靜脈治療的輸液途徑。裝置後可以長期使用,不必為了抽血、輸血或靜脈給藥而多次接受靜脈穿刺,以減少疼痛或不適,也可避免損傷周邊血管。由這個管路來執行化學治療、點滴輸液或營養輸液等,容易維護、合併症少、活動方便不受限制,而且不會影響日常生活工作。老公人工血管裝置加上傷口護理的時間一共住院4天,身上雖然多了一個明顯的凸點,但是不痛不癢,要不是照鏡子從外觀看得見,幾乎會忽略了他的存在

醫院提供針對人工血管自我照顧注意事項:

1. 人工血管如果沒有使用,至少每個月須要注射一次抗凝血劑,以防止管路阻塞;住院期間,每一次點滴拔除之前,護理人員亦會使用抗凝血劑沖洗。

2. 傷口癒合前要保持清潔乾燥,並使用優碘消毒傷口處(直接塗於美容膠上)再使用紗布覆蓋。

3. 人工血管癒合後,可從事一般活動,如:洗澡、打太極拳、游泳(盡量游蛙式)

4. 避免埋置人工血管的該側手臂,做畫圈繞環的大動作。

沒有留言: